統計諮詢學術演講 主講人:王志豪醫師(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、兒童急診醫學科)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
統計諮詢學術演講

題 目:量化腦波於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患童的應用

主講人:王志豪醫師

(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、兒童急診醫學科)

時 間:110年10月4日(星期一)下午13:30-14:20

地 點:綜合一館427室
摘  要

研究背景: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 簡稱ADHD)為兒童神經科中常見重要疾病其中之一,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,在4-17歲的青少年約有7.8%患有ADHD,而台灣的盛行率為7.5-9%,主要症狀有注意力不集中,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分心、過動或衝動,此病症容易導致學習困難課業不佳,且約有60%的ADHD孩童症狀會持續至成年,也可能終身受其影響。
目前診斷ADHD的方式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生評估診斷、認知功能評估、行為量表評估及照護者自填式問卷評估,目前大多利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(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 簡稱DSM-5)來評估孩童是否患有ADHD。目前這些診斷方式仰賴醫師的專業判斷,且須評估孩童6個月以上之生活行為,評估的內容多為觀察式,較缺乏神經生理相關的資訊。因此本研究提出透過神經生理訊號(例如量化腦波)的分析,來提供能輔助醫師診斷的相對客觀生理資訊,提升對ADHD的了解。
研究方式:
本試驗計畫是馬偕兒童醫院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團隊合作,於2018-2020年期間,由兒童神經科與兒童心智科門診收案7-17歲ADHD患童,台科大團隊負責檢測健康受試者與ADHD患童在張眼放鬆、閉眼放鬆、數學心算和多物件追蹤(Multiple Object Tracking, 簡稱MOT)等狀態下的量化腦波,此外,ADHD患童也會經由不同能力量表來評估,如魏氏兒童智力測驗(WISC-IV)、兒童注意力量表(SNAP-IV)、兒童行為量表(Child Behavior Checklist,簡稱CBCL )、貝克憂鬱量表等,藉由綜合分析後,找到共同的生物標記(biomarker),判別是否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傾向,以及評估ADHD患童的能力。